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桃園慈勝宮|地母廟

坎卦-2.學習水功德改變習性的漸次

已更新:2021年10月17日

坎卦讓我們知道改變習性的重要性,以下將以楞嚴經的水大本如來藏和水大圓通,改變習性,成就法身功德,並改良根本種子。


楞嚴經-水大本如來藏

阿難。*水性不定,流息無恒。如室羅城,迦毗羅仙,斫迦羅仙,及砵頭摩,訶薩多等,諸大幻師,求太陰精用和幻藥。是諸師等,於白月晝,手執方諸,承月中水,此水為復從珠中出,空中自有,為從月來。阿難。若從月來,尚能遠方令珠出水,所經林木,皆應吐流。流則何待方諸所出。不流,明水非從月降。若從珠出,則此珠中,常應流水,何待中宵承白月晝。若從空生,空性無邊,水當無際,從人洎天,皆同滔溺。云何復有水陸空行。汝更諦觀,月從天陟。珠因手持,承珠水盤,本人敷設,水從何方,流注於此。月珠相遠,非和非合,不應水精,無從自有。汝尚不知,如來藏中,性水真空,性空真水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。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一處執珠,一處水出。遍法界執,滿法界生。生滿世間,寧有方所,循業發現。世間無知,惑為因緣,及自然性。皆是識心,分別計度。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。



1.水大本如來藏:「水性不定,流息無恒」。

水以八功德無住相佈施行於天下,予以眾生清涼、澄淨、甘美、輕軟、潤澤、安和、除飢渴,並能長養諸善根,所到之處皆能孕育、生養萬物,滋潤眾生、利益有情,應不失時,只要眾生有所需求,即以各種型態利益眾生。


例如:水能以澄淨功德為人清洗塵垢,並增添光彩,最後回歸清淨;就好比早上洗過臉後,洗臉水看起來是髒的、混濁的,但若取一滴盆內的水放置桌上,一段時間後,塵垢留在桌上,水則一直在清淨中並回歸於虛空本源。

故我們也要如水一般,在每個相處過程中,為他人提供與大道相應的智慧理路,使對方身、心、靈都能受到洗禮,遠離塵垢煩惱;並如水洗臉後,保留對方的顏面並增添光彩,而我們內心也如水ㄧ樣常保清淨,於利他後,回歸清淨本性,如此即是水的清淨離垢、流通無礙之功德,所以水以八功德隨順利益眾生,但永保清淨體。


2.水大圓通

楞嚴經-水大圓通

月光童子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而白佛言:我憶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為水天。教諸菩薩,修習水觀,入三摩地。觀於身中,*水性無奪;初從涕唾,如是窮盡,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復,*水性一同。見水身中,與世界外,浮幢王剎,諸香水海,等無差別。我於是時,初成此觀。但見其水,未得無身。

當為比丘,室中安禪。我有弟子,窺窗觀室,唯見清水,遍在室中,了無所見。童稚無知,取一瓦礫,投於水內,激水作聲,顧盼而去。我出定後,頓覺心痛,如舍利弗,遭違害鬼。我自思惟:今我已得阿羅漢道,久離病緣。云何今日,忽生心痛,將無退失?爾時童子,捷來我前,說如上事。我即告言:汝更見水,可即開門,入此水中,除去瓦礫。童子奉教,後入定時,還復見水,瓦礫宛然,開門除出。*我後出定,身質如初

逢無量佛,如是至於*山海自在通王如來,方得亡身。與十方界,諸香水海,性合真空,無二無別。今於如來,得童真名,預菩薩會。佛問圓通,我以水性,*一味流通,得無生忍,圓滿菩提,斯為第一。


1水性無奪:

經文:「月光童子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而白佛言:我憶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為水天。教諸菩薩,修習水觀,入三摩地。觀於身中,水性無奪;初從涕唾,如是窮盡,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復,水性一同。見水身中,與世界外,浮幢王剎,諸香水海,等無差別」。

我們身上的水,初從涕唾,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等,都在我們身中旋復,新陳代謝,調節體溫,清涼洗滌,給予潤澤安康,並長養著我們的善根,由上可以看到「水性無奪」,它不分淨穢,隨順明利眾生而不互相侵奪,往復循環,無有疲厭,而此功德,用在家庭中,可以協助孩子成為未來的棟樑,但不是干擾與涉入,侵奪個人的生活空間,用在社會上,可以成就社會團體,而非爭名奪利,破壞彼此間的和諧,這就是水性無奪,成就一切而不居功的精神。


又如「樑」的啟示,在建築中的樑柱需要沙、石頭、鋼筋、水泥..等等,而這中間需要有水將他們融合成就,等樑柱成型後,水就不居功退位離開,成就樑柱建築,此乃水性無奪不居功之功德展現。


2水性一同:(平等濟度)

經文:「水性一同。見水身中,與世界外,浮幢王剎,諸香水海,等無差別。」

此經文意指水的慈悲,能平等濟度眾生,水善利益萬靈萬物,無論是眾生身上的水,亦或是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的水,水性是一同的,而水的柔順,在任何環境皆能融、能入,故我們要學習此精神,於世間各個角落都能平等利他,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,用大仁無私的心量推己及人,不分親疏、貴賤、利害,都要能平等濟度,如此即能身心世界,內外一同,此世界與彼世界無二無別,即是水天佛,即是登彼岸。


3一味流通:

經文:「我以水性,一味流通,得無生忍,圓滿菩提。」

水性以它的一味清淨無為,如大圓鏡隨緣幻現,亦如虛空不拒彼諸相發揮,隨眾生心應所知量,以方便波羅蜜來利益眾生,因此我們與人交流的應對過程中,要依大道隨順眾生,不堅持己見,給對方更多的空間,如「你方便,我就方便」,水的清淨無為,凡經過之處,皆能顯發眾生的特性和底蘊,並襯托美好的一面,水的一味流通,以無生法忍,無量的創造被利用的價值,故要透過修習水的功德,不斷的成就眾生,一味流通,直至菩提,才能為我們改變生死輪迴的慣性,出離三界,圓滿菩提。

例如:泡茶、泡咖啡,水以他的清淨無為,可以顯發茶與咖啡的底蘊與香氣。

又如:煮沸的水,可以成熟所有的食材,顯發食材各自不同的原味,就如成熟一切眾生,散發各自的智慧與德行。


4取出身中瓦礫(習性),直至身質如初

經文:「初成此觀,但見其水,未得無身。當為比丘,室中安禪。我有弟子,闚窗觀室,唯見清水遍在室中,了無所見。童稚無知,取一瓦礫,投於水內,激水作聲,顧盼而去。我出定後,頓覺心痛,如舍利弗,遭違害鬼。我自思惟:今我已得阿羅漢道,久離病緣。云何今日,忽生心痛,將無退失?」「爾時童子,捷來我前,說如上事。我即告言:汝更見水,可即開門,入此水中,除去瓦礫。童子奉教,後入定時,還復見水,瓦礫宛然,開門除出,我後出定,身質如初。」

註:「瓦礫」,猶如眾生堅固執持的習性

「童子」,則如定香,尚未起念前,但未得童真(真香)。

在修道過程中,很多人要修一個「清淨」,修一個「無相」,若習性未除,沒有境界相來考時是清淨的「童子」,然而當境界相來時,就像童稚無知投瓦礫於水中,習性出來作主,這樣的病緣,很容易激水作聲起漣漪,讓我們頓覺心痛,例如別人一句不中聽的話,踩到我的痛點,定不住的童子,就會出來丟瓦礫(習性),激水作聲,聲波就烙印在心中,不斷的嗡嗡作響,讓我們無法釋懷不能自在。由此可見習性的可怕,如影隨形的在日常生活中;故修道者,面對生活要戒慎恐懼,如履薄冰,不要任由習性藏在輪迴中,波波度ㄧ生。


所以當世間障礙來時,能如習坎,行險而不失其信,不背離大道的精神,故應於第一義而不動。二六時中皆在定中,水性一同,身心世界與香水海一樣,透過水功德洗練,讓自己身質如初,保持清淨無為,才能將瓦礫(習性)取出,徹底改運、改因果。


*童真:就是真香,要性合真空,學水的八功德,水性無奪,一味流通,進而水性一同,如水天佛,此世界彼世界無二無別,所以沒有出入定,自然習性也不會再萌芽。


5無量入、無量作、無量轉,同證山海自在通王如來

經文:「逢無量佛,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,方得亡身,與十方界,諸香水海,性合真空,無二無別。今於如來,得童真名,預菩薩會。」


山海自在通王如來:「山」是須彌山,要越過的無量障礙就如同須彌山一樣多,「海」是指無量無邊的苦海,所以菩薩要入苦海常作渡人舟,經由無量歷劫的淬煉,證得山海自在通王如來,方得亡身。

故無論遇到任何環境,都能以水的清淨無為,上至須彌峰頂,下至菩薩巨海,與十方界,諸香水海,水性一同,性合真空,無二無別,自在無礙,以無功用行,悲智雙運。


阿羅漢已經修到斷除一切煩惱,但未起菩薩行,度眾脫苦海,因此需更上一層樓,廣發大願,學習菩薩行,開始無量入、無量作、無量轉(註*),才能開啟無量的智慧。


在傳道的過程中,面對眾生,或許會遇到無量的障礙,有些是動相,在我們生活中看得到,顯相的境界相,也有些是靜相,隱藏在我們內心的念頭,甚至有些是我們這輩子沒遇到或沒發生的,並不代表我們真的「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」,所以我們要學習水的清淨無為,以無量入、作、轉,或於苦海常作渡人舟,經由無量歷劫的淬煉,無量功用行,成就圓滿的智慧,方得亡身過無量宇宙。亦即華嚴經十地品所述,第七地遠行地,到各處弘法,過無量障礙,之後才會進入第八地不動地(童真地),得不退轉,登菩薩位,入菩薩智海、無功用行。


而我們桃園慈勝宮奉母宣經,到各個宮廟講經,如逢無量諸佛菩薩開示教義一般,侍多千億佛的同時,點化我們無量的智慧,於講經過程中受益良多,故楞嚴經云:「說法弄音文,開悟先成者」。


註:無量入,無量作,無量轉



3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離卦-2.火大本如來藏

(二)火大本如來藏 (經文)楞嚴經-火大本如來藏 阿難。火性無我,寄於諸緣。汝觀城中未食之家,欲炊爨時,手執陽燧。日前求火。阿難。名和合者,如我與汝,一千二百五十比丘,今為一眾。眾雖為一,詰其根本,各各有身,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,婆羅門種。優樓頻螺,迦葉波種。乃至阿難,...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